马来西亚期待通过铁路和港口实现与中国、泰国的贸易增长
在全球航运不确定性加剧以及对供应链韧性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马来西亚正采取积极措施重新布局其贸易基础设施。玻璃市大型内陆港的建设以及与泰国和中国铁路连接的强化,体现了该国从以海运为主导的传统物流模式向综合陆路运输网络的战略转型。
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马来西亚更宏大的目标,即打造一个区域性的物流枢纽,通过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可持续的运输网络,处理东盟与中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货物流通需求,并进一步拓展至欧洲市场的转运服务。
新内陆港将助力北方贸易发展
位于朱宾的玻璃市内陆港(PIP)地理位置优越,临近马来西亚与泰国交界的巴东勿刹边境,成为该国基础设施转型的核心。该项目总投资达4.92亿林吉特(约合1.12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后,成为年处理能力达30万个标准箱的内陆港。
这一运力是当前巴东勿刹站的两倍,突显了其作为马来西亚半岛北部核心物流枢纽的战略地位。玻璃市内陆港将配备货物集散、清关服务、清真物流设施以及冷链仓储功能,这使其特别适合服务于农产品食品、电子产品以及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出口产品,从而显著提升区域贸易竞争力。
其内陆地理位置显著降低了对巴生港和槟城港等沿海港口的依赖,这些港口近年来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这一变化为吉打州、玻璃市州以及泰国南部地区的制造商提供了新契机,使其能够通过铁路运输优化出口物流路径。
推动马来西亚-泰国铁路物流的复兴
为保障内陆港运营的高效性,马来西亚与泰国正积极推进跨境铁路网络的升级改造。其中,合艾至巴东勿刹段(全长45公里)的双轨化改造项目尤为关键,泰国已为此项目承诺投入66亿泰铢(约合1.9亿美元)。项目完成后,该铁路段的日均货运列车通行能力将超过20列,较当前运力有限的运营状况实现大幅提升。
马来西亚方面,相关投资正与即将竣工的东海岸铁路连接线(ECRL)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这一由中国支持、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全长665公里的大型铁路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实现东西海岸的互联互通,并进一步延伸至泰国边境。
这不仅提升了国内贸易的流通效率,还将马来西亚融入更广泛的区域铁路网络体系,涵盖泰国通往老挝的铁路延伸项目,并最终实现与中国铁路网络的互联互通。
通过泛亚铁路网络实现与中国之间的无缝贸易连接
马来西亚的相关举措与泛亚铁路网络的宏大规划紧密关联,该网络致力于通过铁路系统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大陆的全面连通。其中,自2021年底正式投入运营的中老铁路已成为这一陆上交通走廊的核心支柱。
马来西亚已从这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受益。2024年6月,从雪兰莪到重庆的东盟快线货运服务开始运营,通过中老泰马铁路轴线,将货物运输时间缩短至仅8天。目前,该线路正进一步扩展,计划新增玻璃市停靠站,以提升与内陆港口的连接效率。
鉴于传统南海及红海海上运输路线当前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不稳定风险,该网络为上述两条海上航线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这条陆上运输走廊特别惠及马来西亚出口清真认证产品、新鲜农产品以及工业零部件的企业,这些企业对物流交付的速度与可靠性具有较高要求。
对马来西亚北部和东盟一体化的经济影响
马来西亚与泰国已确立了至202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而物流体系的一体化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驱动力。预计内陆港口及铁路设施的升级改造将在北部各州引发显著的经济乘数效应,推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以及仓储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该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了马来西亚北部走廊经济区(NCER)的战略议程,该议程致力于将玻璃市、吉打、槟城及霹雳州发展为高效率的物流与先进制造业集群。
对于东盟整体而言,这些连接举措将促进更深层次的区域融合,并有效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目前正积极推进铁路海关协调、文件标准化以及同步检查机制的建立,以确保货物运输更加高效顺畅。
多模式协同与出口多样化
尤为重要的是,玻璃市内陆港并非单纯的铁路项目,而是旨在通过整合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实现与公路运输、槟城港支线服务的无缝衔接,并为未来与吉打州及槟城航空货运枢纽的潜在连接奠定基础。
此举为马来西亚出口企业赋予了选择最快捷或最具成本效益运输方式的灵活性。电子、汽车、棕榈油以及清真食品领域的出口商可通过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高风险海上关键通道的依赖程度,进而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克服政策、运营和竞争方面的障碍因素
马来西亚当前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铁路基础设施的投资须按计划推进。与泰国海关及边境管理部门的跨境协调工作亟待加速推进。然而,轨距差异、海关流程瓶颈以及运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可能对区域全面整合进程造成延宕。
新加坡大士港、越南深水港以及印度尼西亚巴丁班与巴淡岛枢纽的竞争态势正持续加剧。为维持竞争优势,马来西亚需将基础设施投资与高效政策执行及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度融合。
展望:从战略愿景到执行
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值全球贸易格局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气候风险以及数字化转型冲击而面临深度重构的关键时期。玻璃市内陆港及其配套铁路网络不仅为缓解马来西亚物流瓶颈提供了战略性解决方案,也有助于满足东盟长期以来对一体化内陆贸易走廊的需求。
如果有效实施,马来西亚可能会成为来自中国、泰国以及东盟内部货物的主要转运枢纽,从而改变该地区货物的流动方式,并强化马来西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ASEAN Briefing是Asia Briefing旗下的五大区域性内容平台之一,由协力管理咨询(Dezan Shira & Associates)提供支持。协力管理咨询是一家泛亚洲的专业服务公司,致力于为跨国投资者提供服务。我们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新加坡、越南河内、胡志明市和岘港设有办公室,同时业务也覆盖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意大利、德国和美国。此外,我们与位于马来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伙伴公司保持紧密合作。
如需更多信息,请通过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或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ezshira.com。此外,点击此处免费订阅ASEAN Briefing的内容产品。
- Previous Article Thailand to Ease Foreign Business Ownership Rules
- Next Article 越南企业所得税申报:外国投资者指南